榨油机中碱液的耗用量 碱炼时,投入油中碱液的量通常是两部分的总量:其一用来中和游离脂肪酸所需碱量称之为理论碱量;其二为弥补理论碱在水解一些物质、中性油皂化而引起的消耗,以及皂脚包围所引起的部分消耗尚需增加的碱量称之为超量碱。
下面对这两部分碱量如何确定,进行讨论。
1.理论碱 理论碱量可按粗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来计算。所谓酸价,即中和1克油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(KOH)毫克数。也就是,碱炼1克油,如油的酸价是1,需氢氧化钾的量即为1毫克。以此类推,中和1吨粗油时,如果酸价是1,则需氢氧化钾为1公斤。但在实际生产中,所用碱是烧碱(NaOH),而不是氢氧化钾(因氢氧化钾成本高,生成皂脚软)。因此,必须换算。
2.超量碱 颜色深、杂质多的粗油碱炼时,根据其酸价采用理论用碱量往往达不到碱炼目的。生产中一般根据粗油颜色的深浅和含杂质量的多少,以及粗炼成品油的质量要求,来确定超量碱的用量。同一批粗油用同一浓度的不同碱量碱炼时,所得精炼油的色泽和皂脚中的含油量,随超量碱的增加而降低。但炼耗也随之增加。
超量碱通常以纯氢氧化钠占粗油的百分数表示。选择范围一般为油量的0.05-0.25%,质量特劣的粗油可控制在0.5%以内。
3.碱量换算 一般市场上销售工业用固体烧碱,都含有一定杂质。氢氧化钠含量通常只有94-98%。故总的用碱量(包括理论碱和超量碱)换算成工业用固体烧碱量时,需除以氢氧化钠纯度。
关键词:
螺旋榨油机;榨油机生产线